買電腦像相親,性能不對等就是耍流氓
選電腦可比選對象難多了,起碼對象不會因為配置差直接就藍屏死機 。
處理器不能湊合
i3跟i9的差距,就好比自行車與法拉利的差距。辦公用i5就行組裝電腦,要是想用PR剪輯4K視頻,i9都顯得慢。去年有個程序員貪圖便宜買了低配U,結果渲染片子的時候,電腦比他先崩潰了。
游戲黨得花不少錢,有個電競選手講過,幀數要是低于144Hz,就跟自己戳瞎雙眼沒啥區別。但普通人玩掃雷,奔騰處理器就能讓你感受光追效果,就是陽光照在顯示器上產生的反光 。
顯卡是錢包黑洞
集成顯卡好比共享單車,騎著沒問題,可就是坐著難受。玩《原神》開最低畫質,角色臉模糊得跟馬賽克行為藝術似的。但要是只刷網頁,核顯反倒能省電,省下的電費能多買兩包辣條。
獨立顯卡檔次不一樣,3060算是能過普通日子的標準,4090那是礦老板用來玩的東西。去年有個大學生通過分期買了高端顯卡,結果只能天天吃泡面挑選組裝電腦無從下手?這些選購要點助你做出明智決策,最后顯卡變成寢室里最貴的用來取暖的家伙了。
主板是隱形爹
選主板就如同選房子戶型,大板的擴展性比較強,然而費電,ITX能節省空間,不過連顯卡都得減半。有個UP主貪圖便宜買了雜牌主板,結果USB口比初戀還要容易松動。
兼容性簡直太坑了,要是把AMD的U插到英特爾的板子上,那感覺,比拿安卓線去插iPhone還讓人絕望。去年在中關村,有人非要這么干,結果主板冒煙的速度,比相親被拒絕的速度還快。
內存和硬盤別摳搜
8G內存運行Win11,卡得跟PPT翻頁似的。有個設計師不服氣,做圖的時候軟件崩潰的次數,比甲方改稿的次數還多。如今16G內存只能算勉強夠用,得32G內存,才能輕松應對Chrome瀏覽器開50個標簽頁的情況。
固態硬盤千萬別選雜牌,有個游戲主播買了山寨盤,載入游戲的時候,隊友都把水晶推了,他還在那看著“正在連接服務器”。建議直接從1T開始選,畢竟小電影和Steam庫里的東西越多越好。
電源散熱別頭鐵
300W的電源帶動3070?那電表反轉的速度比賭博賺錢還快。有個網吧老板貪圖便宜,結果一晚上燒了五臺機箱挑選組裝電腦無從下手?這些選購要點助你做出明智決策,消防隊還以為他們在搞燒烤團建。
散熱這事更玄乎,有人拿鞋盒當機箱用,CPU的溫度高得能用來煎雞蛋。如今流行風水冷混合裝機,不知情的人還以為那是實驗室里的培養皿。
機箱是最后的尊嚴
機箱側面能透光,還配備了RGB燈光,跑分要是不行,光靠光效來湊數。有個宅男花了2000塊買機箱,結果里面的顯卡是二手貨,燈光一亮,就跟城鄉結合部的KTV似的。
不過講究實際的人挑鐵皮箱就可以組裝電腦,不管怎樣把它塞到桌子下面吃灰。畢竟電腦再好看,也比不上老板說“今晚不用加班”讓人心里一動。
最后再問一句,你當年第一臺電腦遇到過啥問題,說出來讓大家樂一樂。
還沒有評論,來說兩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