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電這東西,平時挺乖巧,可是一旦出問題,比老板催著要方案還鬧心。前兩天,家里的電熱水壺突然罷工了,直接導致我上班遲到,還被扣了工資。后來仔細一看,才發現壺底早就變色了,可我那時候怎么就瞎了?
外殼變色不是時尚
家電變色,跟人臉色發青似的。電水壺底兒黃了?多半是水垢把加熱管給堵了。微波爐里頭黑乎乎的?那東西可不是藝術作品,分明是油污碳化了。去年上海消協一統計,32%的小家電壞掉,都是因為主兒們沒注意顏色變化。
最逗比的是那電磁爐,面板都黃了還死命用。上周,我那鄰居老王家那東西直接炸了,幸好人沒事。修理工說,面板發黃是因為密封膠老化,水汽一進去,分分鐘短路。現在老王逢人就說那炸成藝術品的電磁爐,還說是現代裝置藝術。
插頭比相親對象更需要觀察
相親那事大家都懂家電維修,先看人穿啥。家電這東西,插頭就是它的臉面。插片黑了?那是接觸不好,燒起來了。插頭變形了?估計上次拔的時候太猛了。我那表哥就因為懶,不換那黑插頭,去年夏天眼睜睜看著插座冒煙花了。
各位空調達人注意,北京某維修站的數據透露,七成空調火災竟然是插頭先鬧騰起來的。所以,每個月都得給插頭來個體檢,就像你天天查工資一樣上心。萬一你摸著插頭熱得跟火山似的,趕緊給它斷電,這東西比前任還帶勁,危險指數爆表!
聞味道比查快遞還重要
上周我踏進同事家門,一股焦糊味撲鼻而來。原來是他家的電飯煲電線燒焦了,那家伙還以為是從樓下燒烤攤飄來的香氣。據廣州消防部門的數據,80%的家電在起火前都會散發出不尋常的味道。
冰箱里頭那魚腥味兒,八成是制冷劑跑出來了。洗衣機里頭那股子霉味兒,多半是排水管給堵上了。微波爐里頭那塑料味兒,別猜了,就是你昨天熱外賣那時候,把盒子給烤化了。記住,家電這東西,本來就不該有味兒,一有味兒,那可就是讓你掏錢的信號了。
異響比廣場舞還煩人
我家那老古董洗衣機,用了十年了,最近洗衣服的時候,轉得跟跳踢踏舞似的。修理工說,軸承都快散架了,再這么洗下去,估計得在水上漂了。蘇州那家電論壇一調查,發現噪音問題在家電故障排行榜上可是高居榜首。
風扇搖啊搖,吱呀聲不斷,估摸著齒輪得加油了。冰箱嗡嗡響,搞不好是壓縮機在鬧脾氣。電壓力鍋排氣那叫一個響,簡直比火車進站還壯觀。這時候,別學我那室友,戴上耳機,把音樂開到最大,假裝啥都沒聽見。
摸溫度比摸魚更需要技巧
前陣子天氣那個熱乎,筆記本鍵盤都能當煎蛋鍋使。一去售后一打聽,原來是散熱口被貓毛給堵了個嚴實。現在用電腦,每次都能免費領個暖手寶,就是這電腦時不時地要跟我玩失蹤,死機那是家常便飯。
電視殼子熱乎是常事?別逗了!廈門那家電維修的家伙說別等家電全壞才著急!這些外觀查隱患方法,一圖一招超實用,電器殼子哪兒熱乎都不算好事,尤其充電頭子,一有點熱乎就得留神。我記得我那充電寶上次漲得跟包子似的,捏起來跟玩兒泡泡紙似的,差點兒沒忍住再捏兩下。
漏電比前任電話還嚇人
那熱水器,洗個澡感覺像被電擊,這家伙愣是忍了半年,還自詡是免費做針灸。上月請了個師傅一看,電漏得跟什么似的別等家電全壞才著急!這些外觀查隱患方法,一圖一招超實用,38伏特,那師傅一頓臭罵,罵得他狗血淋頭。
驗電小竅門兒:用后背輕輕蹭一下外皮。要是真帶電家電維修,肌肉一緊自然就跳開了。千萬別用整只手去摸,這事我可是有血淚教訓的。現在,我一看廚房里的電器,條件反射就用手背去碰,就跟排雷一樣謹慎。
末了再問個事:你家是不是也藏著那類湊合著用的電器?說出來咱們都笑一笑。
還沒有評論,來說兩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