買了臺3000塊的主機給娃玩,跑分不夠百萬入手3000元組裝電腦分享,11代處理器配置及使用體驗,可機箱確實挺好看。用的是11代i5處理器,配上4G顯卡,這配置擱現在也就夠看個動畫片,不過顏值還是挺能打的。
裝機初心很純粹
這次組裝電腦就一個目標:要讓熊孩子能順暢地看網課。之前那臺破電腦啟動得慢得要命,孩子等得直跳腳。2024年那時候,3000塊錢連張像樣的顯卡都買不到,最后只能搞了個過時的配置,性能剛好就在“能開機”和“能氣死發燒友”的邊緣徘徊。
鑫谷的這款白色機箱,四個藍色風扇轉啊轉,簡直就像個小夜店。賣家吹噓這牌子是“年輕人的首款主機”,我查了一下,果不其然,主要客戶都是那些預算有限組裝電腦,連茅臺都喝不起的大學生。
11代i5的倔強
這i5-11400F二手價500塊都讓人肉疼,三年前還能裝個高端貨。6核12線程聽起來挺唬人,可實際主頻還不如手機。魯大師跑分那時候,風扇嗡嗡響,跟老式拖拉機啟動似的。
家伙一聽我用11代U,直接甩過來一張14代i9的跑分圖,那表情,簡直是在笑我。說真的,給娃做PPT那點事,哪用得著那些炫酷的睿頻技術,我這U就一擺設,游戲賬號都成了擺設組裝電腦,純粹是裝飾。
顯卡界的掃地僧
裝了個GTX1650顯卡,店家吹噓能暢玩3A大作——前提是把畫質設置成像素風。實際體驗下來,《我的世界》倒是玩得挺順溜,可是一加載高清材質包,那聲音跟微波爐似的嗡嗡響個不停。
之前那塊2060S在閑魚上出手了,買家是個還在讀書的小伙子。交易那時候,他那眼神直勾勾地盯著我那顯卡,半天沒說話,最后才憋出一句:"叔,你這顯卡的散熱器挺有個性的。"實際上,那4G顯存,在Win11系統下,就是開個瀏覽器都能讓它滿載運行。
內存硬盤的生存哲學
這16G的金士頓內存,2024年買算是入門級別的,不夠高端但也算過得去。要是孩子一邊開十個網課,內存瞬間就飚到14G去了,這時候你就知道啥叫在數字時代得精打細算咯。
西數500G固態硬盤,買整機送的那個,存完系統文件后只剩350G了。現在這《原神》游戲得100多G,就只夠存點作業文檔了。還好那熊孩子還沒注冊Steam賬號,暫時不用為存儲空間發愁。
機箱才是本體
鑫谷這機箱真是厲害,側面那塊鋼化玻璃透亮得可以,里面的硬件配置看起來有點寒酸。藍光LED風扇轉起來就像小極光一樣炫酷,把孩子的注意力全給吸引了過去——現在他每天早上睜開眼的第一件事就是數風扇轉了多少圈。
裝機師傅那最后的執著,就是線材的擺放,背板后面那團亂糟糟的電源線,簡直就像現代藝術展品。有一次拆機清理灰塵,那團線突然彈開的模樣,簡直就像超市里那些解不開的塑料袋。
性價比的終極詮釋
這配置最讓人心動的就是性價比高得離譜,3000塊在海鮮市場連張礦卡都買不到,這錢都能買倆魚了。微星主板那拓展口入手3000元組裝電腦分享,11代處理器配置及使用體驗,簡直不要太多,前后一共6個USB接口,這要是鍵盤鼠標一插,四臺手機充電也不在話下,簡直是充電小能手。
娃兒們用它上網課,我靠它寫文章,媳婦兒用它追劇。家里頭就那貓兒,老想往機箱上湊,蹭個暖和。有一次差點兒把進風口給堵了,弄個燜燒鍋似的。這主機,簡直就是“湊合著用也行”的典范。
電腦這東西,給孩子配,是得看是得追求性能還是得看外觀?我這臺2060S,是不是賣得太便宜了?
還沒有評論,來說兩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