買個粉絲就像買白菜,這屆網友太會玩了
網購粉絲比逛菜市場還輕松,幾秒鐘就能讓賬號看起來人氣爆棚,可這事真的靠譜不靠譜?
刷粉產業鏈揭秘
逛某寶一搜“粉絲”,價格那叫一個五花八門,從五毛到五塊,差價可真不小。有的商家吹噓200塊就能買到10萬個粉絲,算下來每個粉絲才兩分錢,便宜得讓人心動。更離譜的是,某平臺竟然推出“粉絲套餐”,買10萬送5萬,還送你1000條評論,這生意做得也是夠拼的。
業內人士透露,這些粉絲里九成都是死粉。廣州那邊的MCN機構做過實驗,他們買來的十萬粉絲里,能動的也就兩百來個。現在的刷粉軟件厲害得很,能模仿真人行為,連點贊時間都能隨機安排,平臺根本看不出來。
平臺檢測機制形同虛設
快手去年把3000萬個刷量賬號給封了,結果第二天就冒出了新賬號。有個拍短視頻的小子跟我吹,他買的那幫粉絲愣是撐了3個月才全跑光。現在這刷粉技術都升級成“精準投放”了,還能控制每天漲粉的數量,弄個假象說是自然增長。
抖音更新算法后,開始對互動效果進行監控。有人砸了500大洋買了1萬個粉絲抖音粉絲業務下單_抖音粉絲自助下單平臺_快手贊業務,結果視頻播放量不升反降。原因在于系統發現這些粉絲只看不說,直接給內容打上了質量差的標簽。據某數據公司測試,現在刷粉賬號被限流的幾率高達73%。
職業刷手的生活日常
山東臨沂那兒有個村兒,叫“刷粉村”,那兒得有三百來號人,整天就干這事。他們得用兩百部手機,一部手機得弄五十個小號。那最牛的刷手一天能弄出二十萬粉絲,一個月掙個萬把塊兒那簡直是小意思。
這群人的日常就是不停地點贊,有人抱怨說干這活兒把腱鞘炎都給整出來了,一看到“點贊”那倆字兒手就直發抖。最怕的就是平臺那算法一更新,去年就因為一次更新,整個村子一天就虧了八萬。
甲方爸爸的奇葩要求
那家賣保健品的老板,硬是要粉絲都得是35歲以上的,刷粉的家伙只能給小號都換上中年大叔大媽的頭像,有人就開玩笑說這是在“精準養老”。還有個微商,居然還要求粉絲得顯示在迪拜,這操作也是夠絕的。
那家MCN機構真是夠狠,他們規定刷粉得來個“慢慢長肉曲線”,第一天得來100個,第二天得來200個,弄個跟真漲粉似的。結果刷粉的家伙搞了個新花樣抖音粉絲業務下單,叫“演技派漲粉”,這東西比普通刷粉貴三倍。
平臺的反擊手段
抖音去年搞了個“清朗行動”抖音粉絲業務下單,封號手段有點意思。它不是直接封號,而是給那些刷粉的賬號貼上標簽。有個百萬粉絲的大V就發現抖音粉絲業務下單_抖音粉絲自助下單平臺_快手贊業務,自己的賬號被貼上了“內容存疑”的標簽,廣告報價直接就縮水了一半。
快手這招夠狠,整了個“鬼畜限流”功能。一旦賬號被認定為刷粉,視頻播放速度就得隨機變快或變慢。有個家伙就吐槽了,說自己的美食視頻被加速后,那吃播畫面簡直了,就像餓鬼投胎似的。
這波操作到底值不值
這數據一出來,真是讓人哭笑不得:花兩仨千塊買來十萬粉絲,廣告費賺回來還沒一半;還有那服裝老板,砸了五六十萬粉絲,直播時觀眾人數連五十都摸不著邊兒。
那家伙真夠慘的,砸了3萬大洋把賬號粉絲數沖到了百萬。結果,平臺給他貼了個標簽,他開始賣199的課,愣是沒人買。你說他現在最遺憾啥?還不是當初那3萬塊不該用來買課,而是應該去大快朵頤一頓火鍋。
問題來了哈:要是手頭有五百大洋,是打算買袋面粉還是弄條金鏈子戴脖子上直播?
還沒有評論,來說兩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