聽說最近這AI大模型,比咱媽還挑食,動不動就耗盡一座城市的電。可你丫還真離不了它,從幫你寫情書到給老板做PPT,這東西簡直啥都會。
大模型進化論
十年前跟Siri問個天氣都能讓人笑出聲,今天個GPT-4都能幫你把畢業論文的致謝給整出來了。參數規模從1億直接飆到1萬億,五年時間就搞定了,這速度比老王換對象都快。OpenAI去年公布說,訓練GPT-4的成本都超過了1億刀,難怪馬斯克都說這東西比造火箭還燒錢。
多模態魔法
現在的這些大模型厲害得不得了AI模型,連你半夜三點喝醉了發的朋友圈都能看懂2024年AI大模型發展突破變革,技術創新與商業化并進,還能給你來一張梵高風格的插畫。百度那個文心一格畫出來的二次元美女,腿長比例簡直跟淘寶賣家秀有得一拼。最逗的是那個自動駕駛系統,要是遇到有人加塞,罵人的詞兒比駕校教練還多。
耗電怪獸日常
搞個大模型碳排放量,能讓你開著車繞地球跑三圈;谷歌那數據中心,冷卻用水量跟個小水廠似的。聽說,GPT回答二十個問題,消耗的電能讓一壺水沸騰。怪不得挪威人直接把數據中心建在北極圈邊上,顯卡發熱還能給家里供暖,一舉兩得。
隱私保護玄學
跟那啥大模型一提“幫老子寫個分手信”,轉眼間就能收到那些相親網站的促銷短信。歐盟去年給AI隱私問題開的那張罰單,總共2.8億歐元,可悲催的是,這還沒到OpenAI一周服務器租金的一半。更離譜的是,你跟Siri罵街,它裝傻充愣,可跟朋友一聊減肥,健身房廣告就跳出來了。
落地應用迷惑行為
那家車企的智能座艙把“開天窗”聽成了“開天堂”,結果車主耳邊響起了《大悲咒》。深圳那邊的質檢AI把CEO的禿頂當成了產品瑕疵,趕緊升級算法,還特地為“反光頭歧視”加了道“補丁”。更逗的是,那銀行客服機器人,一遇到投訴就自動切換成臺島腔,裝出一副可愛的樣子。
未來猜想時間
照這個節奏來2024年AI大模型發展突破變革,技術創新與商業化并進,到2050年,咱們可能就能看到第一個靠寫網文賺得盆滿缽滿的AI了。可那時候,最大的挑戰可能就是:要是機器人在微博上吐槽加班狗,咱們是給個贊還是直接舉報?
想不通,要是AI哪天突然來個智商稅大行動,咱們是得乖乖掃碼交錢AI模型,還是直接把電源給拔了算了?
還沒有評論,來說兩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