短視頻,現在就跟孩子們的“精神口香糖”似的,一嚼起來就停不下來,可家長們心里那個急,就怕他們嚼出點啥蛀牙來。這事制作短視頻,是直接搶過來,還是得教他們怎么嚼才對制作短視頻,這難度,比教用筷子還高。
娛樂放松這事不簡單
娃兒們刷小視頻跟大人抽旱煙似的,都知道那東西沒啥營養,可就是戒不了。北京那邊的某小學一調查,85%的小家伙們每天刷視頻都超一小時,還有60%的小子兒說就是圖個樂子。有個家長那叫一個逗,發現自己兒子在廁所里刷了半小時“馬桶漏水修理教程”,結果那馬桶壓根兒沒壞。
這東西可別指望它能包治百病。某知名中學的教員抱怨說,讓學生們用短視頻來學物理,結果全班同學都沉迷于“電磁爐烤牛排的科學奧秘”。更有意思的是,有個學生竟然把實驗室里的器材偷回家去搞實驗,差點兒把家給點著了。
家長引導像走鋼絲
北師大那幫專家說咱們家長得是“隊友”,可這現實里,不少家長簡直就成“獄警”了。朝陽區那王女士想跟兒子一起定規矩,結果,兒子在“允許觀看時長”那欄寫了個“無限”,在“允許內容類型”那欄直接寫了“除了學習”。最后倆人商量好,每天就30分鐘,結果,這小子居然發明了“短視頻游擊戰”——每次上廁所都把手機揣懷里。
那技術狂熱的老爹給路由器搞了個使用時間限制,結果他那初中生兒子用零花錢搞了個二手路由器。被發現后,那小子還挺得意地說:“這東西,我叫它科技創業實踐。”
平臺監管像打地鼠
雖說各大平臺都吹噓自己有青少年保護模式,可破解方法比做數學題還簡單就能找到。去年有個視頻網站封了2萬小屁孩的賬號,結果發現里頭有8000多個是用爺爺奶奶的身份證開的。更扯淡的是,有些所謂的“科普號”白天教人編程,晚上還直播賣什么增高秘方。
這“防沉迷系統”竟然連《三國演義》的解讀視頻都給屏蔽了,理由居然是“里面有暴力畫面”。家長群里都炸開了鍋,紛紛表示:“照這個標準,咱們語文課本得刪掉一大半!”
親子溝通全靠演技
《指南》里頭兒說咱們得“溫柔又剛強”,可真要動手干,那可都是“嗓門兒高,網線斷”。豐臺那兒的張先生想跟自家閨女聊聊短視頻那點事,哪知道閨女來了一句:“你那瀏覽記錄里頭全是‘怎么對付青春期熊孩子’,你先給我說說這事咋整唄?”
西城區一家子搞了個“手機禁食晚宴”,結果全家都轉戰電視,瘋狂刷短視頻。更逗的是,家里的狗狗聽到短視頻里的背景音樂中國未成年短視頻用戶超1億,家長指南破解孩子沉迷難題,那尾巴搖得比波浪還歡快,簡直是個搖尾巴小能手。
內容生產在耍流氓
某些博主懂流量之道,把《西游記》解讀成“孫悟空PUA團隊的失敗案例”。某歷史大V的“五分鐘學完五千年”系列,把秦始皇統一六國說成“史上最強并購案”。評論區里,有小朋友好奇地問:“老師,并購是啥意思?”博主逗趣地回答:“小朋友,先去把我櫥窗里的并購課程買了。”
編程教學賬號,演示的代碼就只給前三行秀秀,要是想看全的,那就得加微信掏錢買。網友都笑噴了:“這教學是啥,簡直就是釣魚執法!”
現實比算法更荒誕
家長們硬逼著娃看那些科普小視頻,結果娃們居然愛上了“洗衣機炒菜大法”。有所學校搞了個短視頻大賽,拿獎的是個《班主任百種死法》,把老師們氣得直跳腳,趕緊把電腦桌面換成了“教師養生寶典”。
最逗比的是,那啥教育機構搞了個“防沉迷班”,課表排得比高考沖刺還滿。最后,孩子們拿著手機拍了個畢業視頻——《我們是怎么戒掉短視頻的》中國未成年短視頻用戶超1億,家長指南破解孩子沉迷難題,一上傳就火了,10萬贊直接刷屏。
家長們,你們家的娃最近是不是在短視頻里get到了什么讓人哭笑不得的“知識點”?來來來,分享一下,讓大家見識見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