冰箱罷工了,空調成了擺設,現在修個家電比找媳婦還頭疼。修,怕被坑,扔了又心疼,這日子簡直沒法過了。
修家電為啥總像在交智商稅
上月老王那冰箱出了點問題,修理工來了隨便瞧了瞧,張嘴就敢要800塊。老王一查,同款二手的才賣1200,氣得直接把冰箱踢了兩下——沒想到它自己就恢復了。現在這幫家伙都這么干,檢查費比動手術還貴,換個電容器都能讓你心疼半個月的工資。
最逗比的是,有些問題其實根本不用費勁去修。你看,洗衣機洗完衣服蹦迪似的亂晃,八成是運輸的時候那個固定螺絲沒卸下來;電視一開就雪花飄飄,說不定就是熊孩子不小心按了AV模式。但那些師傅們可不會跟你說這些,他們把這叫作“創收性維修”,聽起來是不是有點搞笑?
維修店的黑話詞典
主板燒了,這不就是保險絲給斷了唄家電維修,"壓縮機壞了",其實就是啟動器沒跟上。朝陽區那李姐,還被收了個"進口氟利昂添加費",結果一查,用的居然是樓下五金店那20塊一瓶的貨。
現在流行收個"拆機費",不管修不修都得先掏200。海淀那誰的小微波爐檢查出來是"磁控管老化",一換新就花了680,結果出門一看,淘寶上同款零件才45塊還包郵。師傅還來個"深度除菌保養",其實就是拿塊抹布擦了擦油漬。
自己動手能省一套房首付
B站上有個家伙,專門教人怎么修家電,他那粉絲都愛叫他“家電界的赤腳醫生”。有一次,他直播修烤箱,用個回形針把復位按鈕給捅了,結果省了380塊的上門費。現在,小年輕們流行起“維修社交”來了,就在小區群里喊一嗓子,保不齊就有幾個理工男樂意拿你的家電來練練手。
當然,翻車現場也是有的。通州那小子看個視頻就敢學修熱水器,現在家里洗澡前都得來段《勇氣》唱唱。涉及到220V的電器家里電器壞了不知咋辦?從修家電的坑到避坑指南全解析,還是得找專業人士,畢竟人命關天,可比錢重要多了。
官方售后是不是更靠譜
國美電器去年那事,曝光了"小病大修",官方客服給那凈水器換濾芯,報價1680,可同款濾芯在京東才賣299。倒是官方售后還明碼標價,不像那些路邊小店,一開口就是"拆開才知道多少錢"。
你知道嗎?一提售后,好多牌子都把活兒給外頭人干。這不,豐臺區的劉叔想找個“品牌特約維修”的地方,結果來的那師傅,他那工作服上印著好幾個品牌的標志,工具箱上還貼了個“專業通下水道”的貼紙家電維修,真是讓人哭笑不得。
未來會不會出現維修界的拼多多
現在市面上已經有小程序能幫你估修車價,你拍張照片就能看到大概的價格。海淀那邊有個創業團隊,他們用AI技術來診斷故障,攝像頭掃兩下,就能告訴你是不是電源線松了。
最逗比的是深圳那兒的“共享維修工”,用APP點單跟訂外賣似的,修空調的師傅跟修手機的居然是一撥人。有用戶吐槽,上次那師傅修著修著冰箱,突然間開始給人家華為手機貼膜,這操作也是沒誰了。
終極解決方案可能是以舊換新
海爾這回動作挺大家里電器壞了不知咋辦?從修家電的坑到避坑指南全解析,十年舊冰箱換新能省800,這算下來比修三次都劃得來。現在這家電,比大白菜還便宜,新出的空調自帶五年保修,這承諾比對象給的那套還靠譜。
終極靈魂拷:你有沒有遇到過什么超離譜的修東西經歷?是那種師傅用鞋底給電視打了個招呼,還是那種號稱進口貨實則東莞造的“原廠”零件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