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宋那修家電的,報價低得讓人懷疑是不是聽錯了。別人修個洗衣機要價800,他擦完手上的灰,輕描淡寫地說:“15塊搞定?!边@操作簡直比變魔術還神奇。
修理費不夠買包煙
宋哥那維修攤位在濟南槐蔭區菜市場的邊上,小得簡直轉個身就能撞上零件。更扯淡的是他那報價單,修個收音機要5塊,修個電飯煲要10塊,修個電視得20塊。有網友算了一筆賬,這價格連零件的成本都不夠。
修電器這活兒他有個習慣,能修的絕不考慮換新。記得有一次家電維修,給鄰居修那老掉牙的DVD,結果找不到合適的齒輪,二話不說,直接把自家的機器給拆了。鄰居想給點錢表示感謝,他一揮手,笑瞇瞇地說:“零件是七年前存的,放著也是積灰,不用客氣?!?/p>
維修界的泥石流
修家電這事,大家都門兒清,一上門先來個50塊的檢測費,接著就跟你吹主板得換,價格沒個800塊根本別想走。去年北京消協那份數據,家電維修投訴量直接漲了37%,主要問題就是亂收費。
老宋這老頭兒就是愛唱反調。有人拿著那網紅空氣炸鍋來修,他愣是研究了好久,最后得出結論說是接觸不良。他還用砂紙把接口打磨了一番。最后,他竟然只收了5塊錢。那年輕人當場就傻眼了,直呼這錢連杯奶茶都買不到。
零件博物館
老宋的店一看就像個破爛攤,貨架上擺的全是各種年代的舊零件。90年代的舊電視管子,2000年那時候的VCD激光頭,還有最近十年的手機屏幕,簡直就像個家電進化史館。
這家伙記賬本那叫一個絕,居然還在用三十年前的復寫紙票據。顧客一掃碼付錢,他那二維碼都快磨花了,圖案都看不清了老式家電維修背后的故事:替顧客省錢,承載珍貴回憶,還說是他孫子五年前幫忙打印的。
人間修理鋪
老宋那攤兒,來的多半是周邊的老頭老太太老式家電維修背后的故事:替顧客省錢,承載珍貴回憶,修的盡是些早該進博物館的古董。這不,一位老太太抱了個1987年的電扇來,說是當年結婚時買的,怎么都不舍得扔。老宋費了老鼻子勁,整整忙活了三個小時,最后就收了10塊錢的零件錢。
這買賣一看就是賠錢貨,可他算賬的手段特有個性:"這些舊零件現在派不上用場,再過幾年更沒人搭理,不如讓它們再蹦跶幾年。"說完,他接著哼著小調兒,擺弄著手里的1992年款收音機。
維修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
現在,家電要是出毛病了,基本上都是直接換新的,維修店是越來越難找。數據說了,全國搞家電維修的這十年里,少了四成人。像老宋那樣還能修老式收錄機的人,簡直是要申請非遺了。
有學生特意過來拍了個紀錄片,結果發現老宋修卡帶錄音機的技藝,跟三十年前教科書上描述的簡直是一模一樣。老宋嘆了口氣,說現在的學校早就不再教這些老古董了,直接換主板就完事了。
修理的是回憶
修東西的家伙總是一坐就不動彈家電維修,瞧老宋修電器,簡直就像在看馬戲團表演。那誰誰誰,他爹以前那半導體,就是老宋給修好的,現在他來修空氣凈化器,就跟完成了一場什么神圣的儀式似的。
最讓人心酸的是,有個患了阿爾茨海默癥的老人家,每周都跑來修那臺老收音機。其實那東西根本沒出啥問題,老人家就是想找個說話的人。老宋每次都仔仔細細地把它拆開,檢查一番,然后假裝修好了,再收人家5塊錢。
瞧著老宋拿改錐猛敲那老古董電器,瞬間就悟出了啥叫工匠魂兒。問題來了,你們家里頭還有那些用了20多年還堅挺的老電器沒?說出來給大家長長見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