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電出了問題,找誰修理?房東來一句:"自己琢磨去。"老婆則是催促:"快去弄個新的來。"唯獨維修師傅,他悠悠地說:"50塊錢,包你搞定。"
市場需求從不騙人
全國家家戶戶平均得有三件家電等著修,更別提那些出租屋里的老古董了。2023年,空調維修的訂單直接爆漲了40%,年輕人現在都看明白了,花300修比花3000買新的劃算多了。那誰誰誰,修了十年冰箱的大哥,最近忙得手都軟了,客戶排得老長,都快到小區門口了。
政策這東西也來瞎摻和,你說啥“以舊換新”,結果那些二手販子們趕緊改行干起了翻新活兒。某平臺的數據說了,那些經過認證的維修師傅,一小時的工資都比普通白領高多了。你說離譜不,修個高端進口洗衣機,換個零件就敢收你2000塊。
技術門檻其實不高
網上那五十塊兒的家電修修補補教程,比奶茶還搶手,有個95后的小子看了三個月的視頻,現在就專給辦公樓里的咖啡機開刀。最基礎的檢測工具,萬用表,兩天就能玩轉,比考駕照的科目一輕松多了。不過,你要是連螺絲刀和鉗子都搞不清楚,還是先從拆自己的遙控器練手。
智能家居這么一火,維修師傅們樂開了花,路由器搞不定、智能鎖罷工這種“高科技難題”,收費都比修老式家電高出20%。一對夫妻檔專干這活兒,老公拆機器修硬件,老婆操作手機APP,倆人配合得跟手術室的醫生似的,默契得讓人笑掉大牙。
啟動成本低得離譜
搞這行最燒錢的就是買工具,淘寶那200塊包郵的套裝挺不錯。有個小年輕大學生,就靠在宿舍里幫人修電腦,畢業的時候攢夠了租房子的押金。最劃算的招數就是跟收廢品的合作,花5塊錢收來的破風扇修好了能賣80。
現在這陣子流行“滴滴式維修”,沒個店面也能混。有人把電動車后座弄成了個移動小倉庫,走到哪兒修到哪兒。接活兒全靠業主群和朋友圈,連美團那邊的抽成都省了。咱們同行交流群里還有一句名言:“會擰螺絲就能吃飽飯”。
定價套路深似海
老維修工們門兒清,這“看人下菜碟”的門道兒,一樣的冰箱不涼快,租客給80,房東要120,網紅直接翻倍到200。最來錢的還得是企業的大單,修個辦公室的冰箱,都能頂上好幾個居民家的活兒。有個月入三萬的老師傅透露家電維修,給財務那幫人開個發票,這生意簡直太好做了。
現在這些聰明人,都流行搞什么“打包大法”,比如說199塊就能把全家的電器修一年,但實際上,一年也就用個一兩次。還有更狠的,推出了“換件終身保修”,就靠賣零件就能賺回本了。咱們小區里有個維修店,掛了個橫幅寫著:“修不好不收錢”,結果三年了,也就三次是真沒收錢。
流量才是王道
抖音上那幫教人修家電的,賣零件的生意比修機器的還賺得盆滿缽滿。有人直播拆洗衣機經濟環境變化下,80、90后創業新選擇:家電維修行業前景與實操路徑分析,半年時間粉絲數就飆到了10萬。最逗的是那誰,弄了個“維修翻車大集合”,把修壞的機器拍成連續劇家電維修,粉絲天天催更,就差沒喊“快更,我都等不及了”!
菜市場里搞了個新花樣,弄個“免費家電檢測”的攤位,實則靠賣漏電保護器賺銀子。維修圈里現在流行交物業的“保護費”,爭做小區的官方維修點。聽說有個城中村維修店轉讓,價格直接飆升到20萬,就因為那份數字合作協議。
未來不止修電器
回收舊家電能賺大錢,比如150塊收來的報廢冰箱,拆了賣零件能賺300。有些人專修咖啡機,順便賣咖啡豆和清潔劑,一套服務下來經濟環境變化下,80、90后創業新選擇:家電維修行業前景與實操路徑分析,閉環無縫。還有更潮的玩法,就是搞個“家電診所會員制”,交年費就能無限次維修,現在上海已經有成功試點的了。
咱這行業正缺新鮮血液,瞧,那維修培訓班兒吹噓得挺歡:"送外賣風吹雨曬的,不如學門坐著數錢的活兒"。說真的,夏天修空調能月賺兩萬,比不少坐辦公室的還賺得多。最屌的是,這活兒AI想取代都難。
你家那電飯煲要是出了問題,是打算修修看還是直接換個新的?快來說說,你有沒有遇到過維修師傅那讓人哭笑不得的坑爹經歷?
還沒有評論,來說兩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