現在,要讓AI幫忙寫代碼,比找個對象還輕松,你隨便敲幾個字,它就能給你變出一堆能運行的代碼,雖然運行起來可能得像喝高了的人跳廣場舞似的。
大模型到底能干啥
別小看LLM這貨,它不僅能陪你閑聊,還能幫你寫年終報告、逗你笑、給你生成編程代碼,甚至還能幫你寫情書——不過那文風跟居委會公告似的。據2023年GitHub的調查,有41%的開發者用Copilot來寫代碼,效率直接提升了55%,但別高興太早,代碼質量還得看你的提問水平。
關鍵是你學這東西不用像背編程語法那么費勁,直接說人話就成。好比你要個爬蟲腳本,你就能來一句“來個能抓知乎熱榜的代碼,別讓人察覺”,再或者詳細點,“用Python3.11加selenium,Chrome驅動放D盤”。
提示詞的花式玩法
這事你讓AI來,八百種玩法任你挑。比如教它寫辭職信AI模型,直接下命令得了,要不就搞個情景劇:"假想一下,你是個被996折磨得快瘋了的打工仔,得給老板寫封帶刺的辭職信"。據紐約時報的實驗,要是提示詞帶點情緒,AI的輸出效果能直接翻倍,提升70%。
這操作簡直騷得一批,讓AI自己來優化提示詞玩玩。你先來一句“幫家伙推銷個空氣炸鍋”,再來一句“得整成李佳琦直播那味兒”,它就能給你整出“OMG!不用油還能炸得跟報警似的脆!”
防AI暴走的土辦法
別以為這AI就是個乖巧的小跟班AI模型 人工智能變革下創業者必知30個AI術語,避開專業詞匯陷阱,你問它怎么炸大樓,它還真給你來個操作指南。硅谷那家公司為了防止出岔子,使出了三招:先來個關鍵詞過濾,把“毒品”“黑產”這類詞給屏蔽掉;然后設個預設回復模板,敏感詞一出就自動回復“你不對勁”;最后再來個審查AI,專門挑刺找茬。
2024年,有個奇葩事,有人讓AI整了個“零成本拿iPhone15的絕招”,結果第一關關鍵詞過濾就亮紅燈了,第二關審查AI直接跟網警勾搭上了。這手段,簡直比小區大媽聯防隊還厲害。
RAG:AI的作弊小抄
這東西就是給AI來個參考答案,免得它瞎扯淡。好比說AI模型,醫療咨詢AI后面連著最新的論文庫AI模型 人工智能變革下創業者必知30個AI術語,避開專業詞匯陷阱,你問它“新冠變異株的癥狀”,它先查資料再給你回話,比百度強多了。可問題是,用戶不會用論文里的關鍵詞提問,都只會說“最近發燒咳嗽是啥情況”。
解決之道是將人話和學術詞匯都轉換成數字暗號(向量),電腦一計算,立馬能看出“頭疼”和“偏頭疼”是遠親。現成的向量數據庫都有,省得自己從頭開始,就跟拼團買組裝機一樣方便。
AI代理的智商爭議
這東西有人說是復讀機,有人覺得它都快成妖怪了。不過大家都認同,現在的AI助手就是個大模型加上一堆插件。比如那個幫你訂機票的,它得先搜航班(用搜索插件),然后比比價格(用計算插件),最后還得填填信息(用表單插件)。
這事聽著挺逗的,有人請代理幫忙訂情人節餐廳,結果預算就50塊,結果AI這貨直接給推薦了個蘭州拉面情侶套餐,還來個貼心備注,說“再加倆鹵蛋,這不就是燭光晚餐了?”
微調:AI界的填鴨教育
想培養AI專精一領域?小意思,直接給它喂專業資料。法律AI吃下了十萬份判決,醫療AI嚼了三百萬篇論文。不過,這里有個大坑:用小模型去模仿大模型,這不就是讓小學生去抄博士生論文,最后搞出個只會用“綜上所述”來湊數的貨色。
這新把戲兒是讓AI自己充老師。GPT-4能整出一百萬條問答題,給GPT-4-mini練手,效果跟衡水中學那做題海戰術似的。有個實驗室測了測,這經過特殊訓練的小家伙在醫療問答上準確率直接沖上92%,不過有時候會把“支架手術”給解釋成“給心臟搭積木”。
話說回來,上次你讓AI搞的啥幺蛾子?是讓它給前女友寫了個超級尷尬的道歉信,還是玩兒了個把老板頭頂禿成地中海的PS大法?
還沒有評論,來說兩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