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文

營銷型視頻的重要功能:傳播信息、促進銷售與指導消費

眾人

現在拍個營銷視頻,比相親還難,既要長得好看,還得會說話。傳播信息就是跑得快

拍個營銷視頻要是玩得溜,那傳播速度簡直能比得上村里的大媽傳八卦,嗖嗖的。2020年,有個奶茶牌子就靠15秒的小視頻,賣出了500萬杯奶茶,這東西比那發傳單的效率高多了。關鍵還省錢,一個視頻能反復來制作短視頻,不像那些地推的小哥,天天得跟路人磨嘴皮子。

有些人以為拍視頻就是隨便拿手機亂拍一氣,可實際情況是,九成五的糟糕片子連點開的人都沒有。真正能走紅的大概就是要么有新意,要么就是夠搞笑。就像那個賣拖鞋的品牌,用“踩屎感”做宣傳,一個月內就賣光三次——畢竟大家都想體驗一下踩屎是啥滋味。

促進銷售就是玩套路

搞個營銷視頻,終極目的就一個:讓你錢包見底。瞧那手機品牌的新品發布會,參數聽著就像天書,可看完后心里直呼:“這手機簡直逆天,不買不行。”沒想到他們為了研究觀眾眼皮跳,竟然砸了200萬。

這招更絕,視頻里總有個倒計時在狂閃,還跟著個嗨歌,讓人感覺不買就少活十年似的。據調查,加了倒計時的視頻,下單的人能多出三成,看來大家對“快消失的東西”那叫一個沒轍。

指導消費全靠演技

美食視頻那是門道,主播啃炸雞那一下,隔著屏幕你都能聽到“咔嚓咔嚓”的脆響——可你外賣到手里,那雞肉軟得跟抹布似的。還有那測評博主,就靠“菜刀開榴蓮”的視頻營銷型視頻的重要功能:傳播信息、促進銷售與指導消費,賣出了三萬把刀,結果自己都承認,刀拍完就成廢鐵了。

化妝教程視頻簡直了,主播的臉一秒變白,換了個膚色,鏡頭一轉,簡直像換了個頭。有觀眾買了同款粉底,抹上跟沒抹一個樣,商家回復說:“視頻里用了12個燈”——這就是傳說中的物理外掛。

拍得好不如抄得妙

這運動鞋牌子把“踩水不濕”那視頻copy了二十回,每次都換了個新顏色水。最火的那一個,竟然是用粉色墨水制作短視頻,底下評論全在猜“這鞋能不能防大姨媽漏出來”。結果一查,原來那視頻是特效搞的,真鞋踩水直接變海綿了。

創意抄襲風險大,原創成本更高。那家小公司砸了10萬搞了個創意廣告,結果播放了246次,其中200次都是老板自己按的。后來換了個法子,老板跳廣場舞帶貨,這招竟然火了——原來觀眾就喜歡看中年大叔硬著頭皮做生意。

便宜道具才是王道

專業團隊操百萬器材也搞不出啥名堂,結果民間家伙拿個晾衣桿兒當滑軌,竟然爆火。有個賣農產品的直播哥,拿洗臉盆裝小龍蝦,標題一寫“盆比蝦貴”,當天就把整個養殖場的小龍蝦都賣光了。

最逗比的是那賣拖把的,視頻里拿拖把當筆,寫字畫畫,最后還來一句“買拖把送才藝”。其實那字兒是導演用毛筆一筆一劃寫出來的,但這事觀眾根本不關心,只要貨能賣光就成。至于省下來的道具費,全都被主播拿去買了假發套——演示到第三把拖把,主播頭頂就亮堂堂了。

翻車比成功更精彩

制作短視頻_ 營銷型視頻制作技巧 _營銷型視頻剪輯師培訓

某品牌搞了個直播演示防水手機,結果手機遇水直接報廢,現場就改賣魚缸了。觀眾們瘋狂刷屏,都說這波反向帶貨給滿分營銷型視頻的重要功能:傳播信息、促進銷售與指導消費,結果還真是促成了年度最高銷量。后來他們干脆拍起了翻車集錦,每條視頻開頭都來一句:“這次實驗,咱們可能又要虧本了。”

這事也是夠逗的,寵物食品出了點小插曲,貓兒們寧愿啃紙箱都不搭理新貨。趕緊來個“貓咪不吃貨大賽”,讓大家拍自家的貓兒拒食小視頻參賽,獎品嘛——就是另一箱貓兒更不待見的貓糧。這招一出,話題閱讀量直接破億,簡直就是把事故變成了行為藝術的大秀。

說起來這營銷視頻,真是讓人哭笑不得,它到底是想讓你心甘情愿掏錢買貨,還是讓你忍不住想給拍視頻的那家伙來一拳?逗比,這都能整出花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