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文

科技時代下,玩家必看的筆記本電腦手動組裝詳細教程及前期準備

眾人

裝電腦,聽起來挺復雜,但其實也沒那么復雜。主要看你是想砸多少錢進去,還有你能忍受多少次藍屏的折磨。

處理器這東西貴得離譜

買CPU跟找對象似的,核數多不等于真管用,關鍵看你會不會玩。i7聽起來挺屌,但你要是整天用它刷微博,那跟開法拉利送外賣有啥區別。去年幫家伙裝機器,他偏要上i9,現在倒好,最大的消耗就是玩掃雷游戲。

窮鬼們看過來,AMD的5600X這貨性價比高,打起游戲來也不比i5差。別被那些跑分軟件給蒙了,你又不是靠這東西吃飯的。咱得關心散熱問題,這東西一熱起來都能煎蛋,原裝風扇簡直就是兒戲。

主板選錯全完蛋

中端B板完全夠用,別跟著那些有錢人瞎買Z板。去年有個家伙為了超頻組裝電腦,花了兩千大洋買了個主板,結果CPU是鎖頻的,現在那主板兒就剩當拍照背景用了。

接口個數簡直比那RGB燈管要關鍵多了,用USB不夠用那滋味,真是一言難盡。記得有一次親眼目睹,有人買的主板太小,顯卡一插上去,直接把SATA口給堵死了,最后硬盤只能用雙面膠粘在機箱上。

內存條買錯能氣死人

8G內存現在也就夠微信開幾個窗口,16G算是個基本配置。不過別急著把內存條全插上,先得瞧瞧主板支持幾個通道。有傻帽買了四根8G內存條,結果主板只能用雙通道科技時代下,玩家必看的筆記本電腦手動組裝詳細教程及前期準備,現在多出來的兩根就在抽屜里閑置著。

別瞎忙活了,3200和3600這倆貨用著真沒兩樣,感覺上差不了多少。可兼容性這事就頭疼了,有個大牌子內存在AMD那頭天天鬧藍屏,最后客服大哥給的建議是:換Intel試試。

固態硬盤水太深

便宜貨的QLC顆粒可別入手,用了半年發現速度比老式機械硬盤還龜速。有些家伙圖便宜買了雜牌,現在一開機,速度直接回到了XP那時候。

M.2接口看起來挺高大上,但散熱問題得重視。我見過最悲催的例子,有人把固態硬盤貼在顯卡上,現在玩個游戲還得拿個小風扇對著吹,不然不到十分鐘硬盤就得罷工。

顯卡市場全是坑

這30系顯卡翻新搞的跟個產業似的,買顯卡現在就跟賭石頭一樣刺激。上個月吧里那家伙花了2000大洋買了個標榜“女生自用”的3070,結果一拆開,螺絲都給擰得快禿嚕皮了。

顯存容量別瞎信,3060顯卡那12G顯存簡直讓人惡心。關鍵得看位寬和帶寬,可悲的是,大多數人只會數“Ti”那幾個字母。

散熱器才是真祖宗

風冷和水冷斗了十年,結果還是一地雞毛。不過,咱們得承認,120水冷這東西純屬智商稅組裝電腦,想壓住噪音還得分分鐘給你來個高溫預警。見過最逗比的操作,CPU溫度還沒降下來,機箱側板先被烤成變形金剛了。

硅脂別小氣,十幾塊的跟幾十塊的差遠了。去年聽說有人拿牙膏頂替硅脂科技時代下,玩家必看的筆記本電腦手動組裝詳細教程及前期準備,現在他那電腦開機都帶薄荷味了。

裝電腦這事,最讓人頭疼的部件是啥?我得說說電源這東西,省下的錢最后都得乖乖交給維修師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