剪視頻前腦子短路,一剪完發現全成了車禍現場。這世道,誰還沒被自己剪的糟糕片子折磨個遍?
腦子先動剪刀后動
打開剪輯軟件就急吼吼開剪的家伙,最后都成了表情包的素材。2023年抖音的數據一出來,70%的用戶都是因為視頻開頭那三秒看不懂就劃走了。隔壁老王上周想拍個探店視頻,結果剪出來全是服務員后腦勺的特寫,笑死個人。
拿張紙筆出來比掏手機靠譜多了。這不,去年有個大學生用那種思維導圖來規劃短視頻的結構,結果他的作品播放量直接比同學多出300%。他提前把要拍幾個場景、每個鏡頭要停幾秒、轉場怎么過渡都規劃得明明白白,這可比事后對著那堆素材干瞪眼要強多了。
主題不明確等于白干
拍寵物視頻的家伙,一邊想秀貓貓,一邊還想傳授養寵小技巧,結果視頻播到一半,觀眾都溜了。據B站2022年的數據,只講一個主題的視頻,看完的比例比那些亂七八糟的雜燴視頻高出47%。深圳那邊的小李,就專拍打工人的午餐,鏡頭就對著飯盒拍,居然攢了十萬粉絲。
細節到位才是王道,搞旅行別只喊“泰國七天行”,換成“清邁夜市里跟大媽砍價,還被追著跑”,視頻播放量分分鐘從個位數跳到五位數。別忘了,觀眾的好奇心比網紅臉的保質期還短。
素材整理靠玄學
手機相冊里存了兩百多個視頻的家伙,到最后都得在剪輯軟件里哭鼻子。北京那家MCN機構規定新來的必須給素材貼標簽,好比“老王跌倒-03秒-橫著看-能用”,這樣一來,效率直接飆升。
整理資料可得用心些,得按“開場、高潮、結尾”或是“日間、夜間”來分門別類。別學那些把所有東西一股腦兒塞進“新建文件夾(3)”這坑爹名兒的家伙。瞧短視頻剪輯攻略:先明確思路主題,再整理篩選素材,去年就有一位博主在直播間找素材找得熬到凌晨三點,結果第二天黑眼圈都成了社會新聞的亮點。
粗剪就是搭積木
一開始就死磕那轉場特效的,最后都得哭鼻子改回硬切。杭州那剪輯小弟小張說,先拿1.5倍速把所有素材過一遍的,比死盯著前三個鏡頭調色倆小時的,能省下大半時間。
時間線別搞得太擠。得留點余量制作短視頻短視頻剪輯攻略:先明確思路主題,再整理篩選素材,比如20%的空白,以防萬一,素材里有個路人正忙活鼻子啥的?這不,有個游戲UP主就忘了這茬制作短視頻,結果他那百萬播放的視頻里,他穿個睡衣拿外賣的畫面就給拍進去了。
精剪是門手藝活
剃刀這東西,使起來比真刀還磨人。成都那剪輯班兒,搞了個狠活兒:同一段素材剪出仨版本,睡一覺起來再看哪個順眼。數據說了,熬夜剪的視頻里,有八成得返工。
調色別搞得太夸張。去年有個美食博主把紅燒肉弄成了熒光色,結果被網友惡搞成了“電子飼料”的梗圖。得記住,觀眾想要的是食欲,不是賽博朋克風,除非你的餐廳本身就是賽博朋克主題。
音效字幕別湊合
免費音樂庫這東西,十個視頻里得有八個背景音樂撞車。上海那誰買了個版權音樂包,賬號流量直接從日均500飆升到2萬。記好了,別在那些傷感片段里放《今天是個好日子》,除非你打算轉型成搞笑博主。
字幕太小,簡直是在逗觀眾玩。那健身教練把字幕字號搞成了12號,彈幕里全是在調侃:“這是在發電報嗎?”別忘了,中老年觀眾的手機亮度可能比你想象的還要暗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