短視頻這東西現在簡直火到沒邊,拍個喵星人都能輕松收獲幾萬贊。可要是真想靠拍視頻混飯吃,找個靠譜的拍攝團隊比找個靠譜對象還費勁。
拍攝前先想清楚
別急著問“拍個視頻要花多少錢”,先琢磨清楚自己到底想干。是想帶貨還是裝個文藝范兒,是給領導匯報工作還是想火一把制作短視頻,目標不一樣,拍法自然也得變一變。
預算這事挺實際的,對。有人拿著三千塊的預算,偏要搞出個好萊塢大片的范兒,結果拍出來的東西,連他親媽都差點沒認出來。所以說,那些視頻公司的報價單上,你可別指望能看到“友情價”這三個字。
設備不能只看參數
這幫公司一開口就吹4K、8K、16K,拍出來的片子抖得跟帕金森晚期似的。可靠譜的團隊都知道,穩不穩定性比像素值關鍵,打光板比攝像機金貴多了。
見過最慘的客戶,選的機構設備那叫一個高級,可剪輯那家伙居然還在用Windows自帶的那個啥東西。最后成品右上角的水印愣是沒給去掉,簡直跟盜版資源共享似的。
案例要看落地效果
別光聽人瞎吹“百萬播放”,得先弄明白是哪兒的數字。快手那兒的百萬播放,頂多能換頓燒烤,抖音那兒說不定能換輛二手小破車。
最逗比的是,有家公司給客戶展示案例,結果被細心的觀眾一眼識破,原來那視頻是從別人那兒偷來的。這事提醒咱們制作短視頻,看案例的時候可得留心原始資料,跟查伴侶手機時翻看聊天記錄一個樣兒。
合同必須摳字眼
見過最逗的合同,上面寫著“包含三次修改”,結果連改個逗號都算作一次。更絕的是,“素材永久保存”后面竟然還跟著一行小字,“保存費每小時200塊”。
合同簽之前得找個懂法的家伙過目,要不就《今日說法》來十回觀摩觀摩。拍個視頻砸了頂多丟個臉,合同簽錯了那可就真要命了。
別迷信大牌團隊
那手機牌子砸了老鼻子錢請了個外國團隊拍了個廣告,畫面做得跟壁紙似的,可誰還記得那是手機?反倒是那個路邊攤的“老板和小姨子跑了”的段子,現在還有一堆人跟著瞎胡鬧。
咱得記住,懂拍電影的不代表就能拍短視頻,就跟那米其林星級大廚不一定能炒出個地道的路邊攤似的。關鍵是要看團隊有沒有那股子網絡味兒,還有,他們知道“絕絕子”這詞兒怎么讀不?
售后比拍攝更重要
拍了個視頻畫質爛得要命短視頻行業盛行當下,選合適拍攝公司需多方面考量,可最尷尬的是發現視頻發出去后,聯系方式忘加了。這不短視頻行業盛行當下,選合適拍攝公司需多方面考量,有一家烤魚店砸了兩萬塊拍了美食視頻,結果觀眾看完直呼“在哪能吃”,結果一看片尾的電話,是個空號,真是笑死個人。
正規企業會手把手教你拍視頻、選時機、熱炒技巧。就像買手機得問售后一樣,別等到視頻冷清了才恍然大悟。
還沒有評論,來說兩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