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今還有誰會去看長視頻,刷短視頻時都得快進。別人拍一部電影得花兩小時,而你看完只需看五分鐘的解說就行。視頻微視這東西,把現代人耐心的長度掌控得極其精準。
15秒就能火
以前當演員得考中戲北電,現在只要手機還有電就行。在視頻微視這個平臺上,15秒就能讓一個普通人變成網紅。隔壁老王拍了自家貓摔跤的視頻,點贊數比某些明星的演唱會還多。這種平臺最了解人性,觀眾注意力比金魚的記憶還短,7秒要是不覺得有意思就直接劃走。
視頻微視存在一個潛規則,那就是前3秒就能決定視頻的生死。要是開局沒有爆點,那不好意思,你就成了平臺日活數據的分母。有個朋友不信這個邪,非要把自家早餐拍成文藝片,結果播放量比他家微波爐轉的速度還慢。
特效比演技重要
如今誰還關注演員的真哭真笑,追求的是那種臉能扭曲、背景會跳舞的特效。視頻微視里的濾鏡,能將四十歲大叔變為萌妹子,能把出租屋拍成皇宮。有個家伙用瘦臉特效直播,親媽看到都問這是哪家小孩。
最具魔性的是那些貼紙,往臉上一貼,皺紋就消失了,青春便到來了。建議相親的人都先用這個軟件見面,免得線下見面出問題。不過得小心,上次有人用大眼特效去見網友,結果現場被說“你這美瞳戴得有點夸張啊”。
BGM決定命運
在視頻微視混,選背景音樂比選對象還關鍵。同樣的動作,配上抖音流行歌曲就是時尚潮流,用《難忘今宵》瞬間變成老年迪斯科。最厲害的是那些配音模板,能讓不會說話的人都成為段子高手。
有個年輕男子試著用《新聞聯播》的片頭曲當作背景音樂來拍攝日常生活,結果評論區里所有人都在問“今天發生了啥大事”。現在曉得為啥突然街上有那么多人一邊走路一邊哼“蹬蹬蹬蹬”了?全都是被算法給逼的。
抄作業也能火
原創?根本不可能。在微視這個視頻平臺,會照搬照抄才是真有能耐。同樣一個段子,能變出一萬種樣式,從東北方言到廣東口音,從辦公室場景到菜市場環境。最厲害的是那些“模仿大賽”快節奏數字時代,探索視頻微視如何演繹無限精彩,幾十個人依次模仿同一個摔倒動作 。
有個厲害的人,連續三十天翻拍熱門視頻,最終真的火了,為啥?因為第三十一天他原創的視頻沒人看。這告訴咱,觀眾想要的不是新鮮東西,而是能看得明白的新鮮內容。
點贊比工資實在
在視頻微視收獲100個贊,那快樂很猛烈,比工資多100塊還猛。尤其是小紅心冒出來的那一刻,多巴胺分泌得跟中彩票似的。有人為了求點贊,連自家孩子作業本都拍,還配文說“像極了當年的自己” 。
最拼命的是那些拍段子的,一個鏡頭能NG五十次,上次看到鄰居在樓道反復練“偶然回眸”,不知道的還以為在練啥厲害武功,后來才曉得,他是在為拍“轉角遇到愛”的爆款套路做準備。
算法比媒婆靠譜
視頻微視的推薦算法,可比婚戀網站的大數據匹配精準太多了。昨天我刷了三個做菜視頻,今天打開首頁,滿眼都是“五分鐘學會米其林”。有個朋友不服氣制作短視頻,特意看了半小時廣場舞,結果現在他首頁全是老年保健鞋廣告。
最厲害的是那個“你可能認識的人”推薦,能讓十年沒聯系的小學同學突然出現在“附近的人”當中。別問我是怎么知道的制作短視頻快節奏數字時代,探索視頻微視如何演繹無限精彩,我只能說我是被迫參加了同學聚會。
還沒有評論,來說兩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