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文

信息快速傳播時代,短視頻制作之主題確定與腳本策劃要點

眾人

現在拍短視頻的人比看短視頻的人還多,大街小巷到處都是十個美食博主、八個旅行達人、五個科普專家。可咋的,你拍的視頻咋就跟隔壁小王家的熊孩子做的手工作業似的,一股子鄉土氣息?

主題就是你的遮羞布

挑主題就跟找對象似的,不能光顧著自己爽。去年那誰,整天曬自己吃泡面,愣是堅持了仨月粉絲數還沒過百,最后連泡面都吃出味了。我勸你先去瞅瞅那些點贊爆棚的視頻,是那肌肉男還是那寵物糧更招人喜歡。

別去碰那些得靠專業設備才能玩轉的領域。有家伙拿手機拍星星制作短視頻,結果評論區一堆人問是不是鏡頭里頭進了啥灰。要是真沒啥特長,拍拍辦公室里偷懶的畫面也行,不過可得小心點,別把老板那光禿禿的頭頂給拍進去。

腳本比你的工資條還重要

那家伙對著鏡頭嗶嗶了五分鐘,最后才發現自己沒開錄。我給建議,把劇本得精確到秒,比如說前三秒得來點炸廚房或者狗啃泥的戲碼。現在的觀眾,耐心比金魚還短,七秒不笑就直接劃走了。

大姐在菜市場殺價,本來想拍出那種街頭市井的感覺,結果拍成了掃黑除惡的公益廣告。寫腳本的時候可得用通俗易懂的語言,別整那些“深耕細分市場”的怪話。

設備決定你能裝到幾成

別信那“手機拍大片”的胡扯,那東西全是賣手機支架的瞎吹。專業的人都知道信息快速傳播時代,短視頻制作之主題確定與腳本策劃要點,穩定器比女朋友還難搞信息快速傳播時代,短視頻制作之主題確定與腳本策劃要點,三腳架總缺個螺絲。再說到燈光,三千塊的補光燈照出來跟審訊室似的。

最靠譜的建議,先去那二手市場淘點裝備。去年,有個家伙拿行車記錄儀拍了個vlog,畫面自帶速度線特效,結果竟然爆紅了。記住,窮有窮的玩法,不過千萬別用那美顏濾鏡拍電子產品測評,那東西可不行。

拍攝現場比相親還尷尬

公園里拍個跳舞小視頻,結果被一群大爺圍觀,餐廳里拍個吃播,服務員竟然給我來了個白眼,這都是家常便飯。還有個家伙在地鐵里拍“都市生活”,居然被誤當成了便衣警察。家伙,下次拍攝前可得先好好考察考察,尤其是那些保安不太出沒的地方。

別信那些教程瞎扯的“多角度拍攝”,除非你真想變成變態。前陣子有人趴地上拍寵物視角,結果被保潔阿姨誤以為是在撿煙頭。記住,拍到的照片比拍得怎么樣更重要,活著可比那些點擊量來得寶貴。

剪輯軟件是你新認的爹

免費剪輯軟件用起來就像吃泡面,總感覺有點不對勁。那些轉場特效用得太多制作短視頻,視頻看起來就像帕金森患者一樣抖個不停。更可怕的是自動字幕功能,居然能把“我們一起學貓叫”識別成“我爸欠債跑路了”。

調色這門技術簡直就是一門深不可測的學問。有些人,就想著把夜市的畫面拍得像賽博朋克電影一樣酷炫,結果拍出來的效果簡直就像化工廠泄露了一樣。唉,新手們,還是直接用濾鏡,雖然效果可能跟開了十級美顏似的,但至少臉色不會綠得跟妖怪似的。

發布才是社死的開始

精心搞出來的封面在推薦頁上,小得跟痔瘡膏的廣告似的。那些寫著“必上熱門”的標簽,跟“轉發就能好運連連”的效果差不多。最讓人心酸的是那個平臺彈出來的“作品優化建議”,翻譯過來就是“再拍一遍,這東西太垃圾了”。

這事他們打死也不敢明說:拍視頻前得先給那幫損友瞧瞧。要是他硬是忍住沒笑,那你得好好想想是不是該換個行當了。別忘了,那第一個給你點個贊的,那絕對是親媽;那第一個開炮的,多半是你前女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