刷短視頻久了,老覺得眼睛花了,別人隨手一拍,那畫面跟好萊塢大片似的,自己拍的,簡直跟監控錄像似的。說到底,這跟玩游戲似的,新手和老司機之間,就差那么幾個快捷鍵。
手機就是你的片場
今天個誰還買那啥專業東西,褲兜里揣個手機就能當4K攝像機使。去年有個家伙,大學生一枚,拿紅米Note拍了個畢業視頻,B站上一發制作短視頻,愣是火了,播放量直接沖到五十萬。就講究那手機得擦亮堂堂的,鏡頭上要是有點油漬,拍出來的畫面自帶柔光效果,還挺帶勁的。
別瞎扯橫著豎著拍,內容硬核,躺著拍也有人愛看。抖音上那賣烤腸的大叔短視頻盛行下,講真學堂助新手憑核心技巧成剪輯高手,天天固定一個鏡頭數錢,三個月粉絲數就沖到了80萬。重點來了:拍視頻前先開網格線,把主角擺到交叉點上,這招連跳廣場舞的大媽都知道。
剪輯就像切土豆絲
首映式?達芬奇?咱們這些小老百姓,用剪映就搞定了,功能比泡面調料包還豐富。這不,有個外賣小哥,用剪映的自動卡點功能,把送餐路線剪輯成了諜戰片,評論區里都炸鍋了,紛紛猜測他是不是國安局的臥底。
時間線不用那么死板,短視頻就圖個手抖那點意思。有人把自己家貓打碎碗那時候給重復了仨遍,一加上“老板扣我工資”這字幕,立馬火遍全網。關鍵就是:鏡頭別拖太長,觀眾那注意力比金魚的記憶力還差勁。
bgm選對成功一半
抖音熱門榜單上,前頭一百個視頻里,有93個都跟《少年》或者《星辰大海》掛上了鉤。但說真的,現在最火的是把《家有兒女》那首開頭曲給提速200%,這操作據說能讓人90后那幫家伙的童年創傷瞬間復活。
咱得備著三種音效:玻璃碎的響聲、公雞那嘎嘎叫、微信那提示音。這不,前陣子有人給做煎蛋的視頻加了核爆的音效,那播放量直接爆表,差點把屋頂給掀了。記住這個規律:視頻越沒勁,背景音樂就得越扯。
字幕是救命稻草
系統自帶的字體簡直就是個自爆卡車,一用黑體那新手身份就暴露無遺。有那up主竟然用隸書搞吃播字幕,粉絲還以為他是在直播書法課。關鍵臺詞得用彩虹漸變色,這靈感還是從廣場舞的應援牌里偷來的。
錯別字這東西有時候還挺神奇,就比如那美食博主把“香煎鱈魚”打成了“香煎學霸”,結果評論區直接變成了大型許愿現場。還有字幕這東西,位置得講究,別擋著主角的臉,除非你打算拍馬賽克藝術。
特效要講究基本法
特效轉場用得頻繁,可別誤以為技術高超,十個轉場特效連番轟炸,那畫面簡直像帕金森患者在跳舞。有個旅游博主用放大鏡特效秀景點,結果被網友一舉報短視頻盛行下,講真學堂助新手憑核心技巧成剪輯高手,疑似直接從谷歌地圖里搬圖。
動畫關鍵幀別太夸張,上次那家伙把自己家的狗整成火箭上天那效果,結果動保協會直接打來電話查水表。直接了當最管用:畫面猛地放大一倍五,再來個“臥槽”的音效,這可是百萬播放量的標配。
發布比創作更重要
四點發個視頻,跟把瓶子扔進太平洋似的,沒戲。真正火的時候是工作日晚上的八點到十點。有個倒霉學生半夜三點發了個學習視頻,結果早上就被一大波早起讀書的人給頂上了熱搜。
慎入!看完別哭,簡介里得埋點梗,比如“看到最后有驚喜”,結果最后是“驚不驚喜?其實沒有”。這平臺,潛規則多得很,前5秒就能看出你的命運制作短視頻,前30秒就直接定生死時速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