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電維修這一行當的水深得連大象都能淹死,真是夠嗆。這不,最近央視把啄木鳥平臺給曝光了,大家這才恍然大悟,修個冰箱竟然比買新的還貴,這行當到底還有沒有救?
維修師傅的致富經
現在家電修理工都跑去演電影了,演技那叫一個一個賽過吳京。明明是保險絲燒了,偏要說是主板出問題,一開口報價就翻了個十倍。去年北京那誰修空調家電維修,師傅說壓縮機壞了要三千,結果他自己花五十塊買了塊啟動電容,問題就解決了。
這幫師傅的招數到底怎么學的?啄木鳥那邊的培訓課里寫得清清楚楚:怎么把三十塊錢的活兒做到三百塊。他們把這叫“增值服務”,咱們消費者可沒那么好糊弄,直接說這就是“明搶”唄。
平臺的抽成藝術
維修這行當的高手們最拿手的算術就是:怎么從顧客和維修師傅這倆冤大頭身上各剝下一層油。那些啄木鳥一樣的平臺抽成能高達40%,師傅們為了搞到錢,只能把成本這燙手山芋甩給消費者。在上海,有個大媽修了個洗衣機,結果掏了八百塊家電維修,其中三百塊直接進了平臺的腰包。
這投訴機制簡直跟個鬼打墻似的,深圳那家伙愣是打了八回電話才摸到人工客服,結果人家來一句“您多擔待點”,這哪兒是投訴,分明是考驗你耐心的游戲。
監管部門的太極拳
一出事,監管那幫人總愛說嚴查嚴查,可結果多半是聲勢浩大,實際行動少得可憐。這次啄木鳥那事一出,重慶市場監管局動作倒是挺利索,可誰也不知道這股風能刮多久。去年廣州不是也查過幾家維修公司,罰的錢還不夠人家一天賺的。
最逗比的是那整改承諾書,厚得跟畢業論文似的,落實起來比泡面還來得快。有網友調侃說,這簡直就像讓狐貍看管雞窩,咱們能指望它們自己改吃素不成?
消費者的防坑指南
修家電前得先拿個偵察兵證。先得跑幾家店問問央視3·15晚會曝光啄木鳥后,家電維修行業亂象再引關注,然后全程得錄個像,還得練會那幾句“我考慮考慮”。南京那誰誰自己從淘寶淘零件,照著視頻教程把冰箱給修好了,總共就花了六十塊錢。
這招損得厲害:裝模作樣給家電開個追悼會。杭州那對夫妻當著維修師傅的面兒,討論著是買新還是修央視3·15晚會曝光啄木鳥后,家電維修行業亂象再引關注,結果師傅直接給降了40%,這效果比用砍價軟件還管用。
行業的未來在哪
這行看似沒救,但其實還是有辦法的。首先,得把提成率壓到15%以下,然后得弄個師傅黑名單,最關鍵的是得讓投訴能起作用。成都已經有平臺開始試水,公開透明報價,修啥毛病收多少一目了然。
最要緊的是咱們消費者得挺直腰桿。廣州那邊剛弄了個家電維修維權組織,短短三個月就幫兄弟們省下了二十多萬維修費。這不擺明了嗎,只要咱們齊心協力,就算是狡猾的狐貍也怕咱們的獵人。
維修工的辛酸淚
修理工雖然收費挺黑,但其實也是被逼無奈。平臺抽頭多,考核又嚴,不搞點花招連房租都交不上。有個干了十年的老手說,現在這行好人心難留,剩下的全是演技派。
最悲催的是那些手藝過硬的老工匠,不會吹牛反而錢都賺不到。天津有個修電器修了二十年的老手,就因為不想跟那些平臺的花招兒合作,現在改行去送外賣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