視頻這么火,誰還不懂怎么拍個幾段?可是一看那些點爆的短視頻,再對比自己拍的那點貨,感覺自己拍得跟古董座機似的。
拍之前先想好拍啥
別剛拿起手機就瞎拍一氣,拍完回頭連自己都弄不明白啥東西。2023年最火的短視頻,那可都是“劇情反轉”和“沉浸式體驗”那一掛的,但你要是沒那演技制作短視頻,老老實實拍點吃飯睡覺的日常也挺好。關鍵是要讓觀眾三秒鐘內看明白你想干啥,不然他們可就劃走了。
列個計劃:得先說拍啥主題、得準備啥道具、得在哪拍。比方說拍“打工人早餐”,那可別搞啥米其林級別的擺盤,用塑料袋裝個煎餅果子才夠地道。抖音那邊的數據說了,接地氣的內容播放完的比例比那些精致生活類內容高出47%。
設備不重要,手穩最重要
別怕那些高大上的設備,2022年的短視頻創作者調查報告透露短視頻制作步驟全解析:從主題確定到拍攝設備準備及劇本編寫,有62%的爆款視頻都是手機拍攝的。不過,你要是抖得跟帕金森患者一樣,再高級的相機也幫不上忙。別浪費錢,淘寶上九塊九的手機支架比女朋友還可靠,至少不會嫌棄你拍得難看。
太陽光比那些濾鏡兒來得靠譜。大中午那時候,太陽直射,拍個照人臉能跟包拯似的黑。早上九點前或者下午四點后,自然光那叫一個溫柔,要真非得晚上拍,那便利店冰柜的燈短視頻制作步驟全解析:從主題確定到拍攝設備準備及劇本編寫,能讓你看起來跟得了什么絕癥似的。
腳本可以沒有,但不能真的沒有
那些自詡“隨手一拍”的,最后全拍成了流水賬。就算只有20秒的短片,也得琢磨好怎么開頭能吸引眼球、中間怎么巧妙轉折、結尾怎么讓人忍不住點個贊。就像拍“泡面的一百種吃法”,要是突然從抽屜里掏出澳洲龍蝦來,那點贊數都比老老實實泡面的要高得多。
記不住臺詞就趕緊寫手上,可別像那誰誰誰一樣把手心上的詞兒拍進視頻里,結果成了網友的笑料。B站的數據說了,提前有計劃的短視頻播放量能比臨時發揮的高出三倍來。
拍攝時別把自己當導演
拍NG多到三次就別費勁了,咱觀眾就愛看那種“我本來想搞個文藝片,結果全砸了”的實在感。2023年最火的那10個短視頻里,有7個花絮都比正片還受歡迎。
碰上意外情況就趕緊拍起來。隔壁那大媽突然跳出來開罵?趕緊來個特寫鏡頭!這可是抖音算法最愛的“意外驚喜”。你知道嗎,有個寵物博主就靠貓咪突然放了個屁,一周時間粉絲數直接飆升到80萬。
剪輯比相親還考驗耐心
別信那啥“一鍵變大片”的鬼話,用剪映自己弄出來的視頻,那感覺就像AI的智商有點問題。咱得記住這個“黃金三秒”的規矩:開頭三秒要是沒亮點,就算后面再怎么精彩,也是白費。在那些節奏快的短視頻里,觀眾對每個鏡頭的耐心頂多就1.5秒。
字幕加得要講究——字號得大,色彩得鮮,動態效果得炫!不過別整得像K歌一樣。調查發現,帶動態字幕的視頻播放完成率能高出22%,可要是字幕滿天飛,觀眾分分鐘想給差評。
發出去才是開始
發布時間那東西挺神秘的,有人試過,早上七點和晚上十一點那時候,視頻播放量差也就那么點,不到五%。關鍵是你得勤快點制作短視頻,別發完就不管了,前半小時那點贊速度,直接影響算法是不是給你多推點。你弄個小號去評論區問“這咋拍的?”能讓你互動率直接漲三成。
最逗比的操作就是故意露馬腳。有人偷偷在角落里寫“找到彩蛋就點個贊”,結果觀眾把視頻放大到八倍,就為了找水印。這種視頻的傳播速度,一般都能甩普通視頻五條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