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品經理盯著技術文檔發呆,那神態簡直和我當年數學課被老師點到名時一模一樣。
大模型名詞解釋
頭回聽聞7B參數,我還以為那是什么高科技戰斗機。后來一打聽,原來這東西就是70億個參數,跟軍事毛都沾不上邊。雖說每家的模型參數數量都一樣,但占用的存儲空間卻天差地別,就跟身高180cm的人,有的穿XL,有的得穿XXXL一樣。
模型這東西跟養娃似的,喂進去的東西不一樣,出來的效果那可真是天壤之別。有的模型把百科全書都背了個遍,有的就只看過路邊攤的讀物,問起問題來,那回答的水平簡直就是兩個世界。
多模態的誘惑
以前相親時得看“會不會下廚”,如今找對象先得問“是不是多才多藝”。能對付文字、圖片、音頻的模型,就像相親場上那類啥都會的全能型選手,不過八成也就是半瓶子醋。
那單模態模型簡直就是大學里那種整天沉迷游戲、別的啥都不會的室友,就除了玩英雄聯盟別的啥也不會。而多模態模型不懂技術也能懂!極簡方式介紹AI大模型及相關名詞,就像是宿舍里的學霸,不僅能幫你寫情書,還能幫你P圖修照片,甚至還能幫你檢查熬夜寫的代碼里頭是不是有啥錯漏。
向量是什么鬼
一開始聽聞“詞向量”這東西,我還以為是個新式農藥。結果,它其實就是把每個詞語轉換成一串數字,就跟給咱們班同學分配學號似的。只不過這學號有768位,夠讓班主任頭疼的。
這幫數字不僅能把詞兒的意思給表達出來,還能玩兒出“國王減男人加女人等于女王”這種神奇的數學游戲。但有時候,它們也會鬧點小烏龍,比如把“程序員減禿頭加濃密”給算成了“搖滾歌手”。
神經網絡不神經
這模型,全靠神經網絡這東西不懂技術也能懂!極簡方式介紹AI大模型及相關名詞,可它既不像神經那么靈光,也不像網絡那么連篇。簡直就是個吃貨,得吃掉幾個圖書館的數據才能學會人話。訓練過程就像讓個老外把所有中文廣播都聽個遍,最后突然間開竅了。
訓練模型這事,電費得燒掉好幾萬,產生的熱量能跟烤紅薯似的,一卡車紅薯都能給烤熟了。下次訓練的時候,咱們在機房弄個燒烤架,順便還能省點電,挺有意思的。
提示詞玄學
跟AI聊天就像追妹紙,太直白就像沒情趣的直男,太含蓄又怕她一頭霧水。你跟她說“今晚月亮真好看”AI模型,她可能回你“現在太陽輻射不強”。
提示詞得簡單直接,比如“用小學生的語言來講解相對論”挺管用。但得留個心眼,AI有時候太實誠了,真給你整出一副給小學生的黑板報來。
模型也會犯錯
最逗比的是那模型老愛瞎吹牛,把“李白寫過《靜夜思》”硬說成“李白寫過《哈利波特》”。這時候真想給它來一拳AI模型,可悲催的是,它連個臉都木有。
它一算1加1,能給你整出三頁紙的數學論證,最后還來一句:“要不要我把這證明過程編成Rap給你聽?”
瞧瞧這東西,你還把它當啥高科技?簡直就是個記了全套《百科全書》的嘮叨鬼,時不時還來點二貨行為。說到這,你被AI坑得最慘的一次,那感覺肯定不賴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