聽說現在玩AI大模型比追女神還燒錢?每次看到賬單上那“每百萬個token收我xx塊”,心里那個肉疼。這東西比女朋友還難搞,至少女朋友不會按字數來收費,對?
Chat不是你以為的Chat
眾人皆道GPT只是個聊天小助手,殊不知它倆是親兄弟。GPT那家伙,躲在幕后,整天埋頭算數,簡直就是個數學學霸;而Chat,它站在臺前,和人閑聊,那可是個社交達人。這就像你去餐館吃飯,廚師和端菜小弟的差距一樣大。
市面上那些裝逼的聊天機器人,基本上是把GPT當苦力用。2023年OpenAI公布的數據說,GPT-4每天要應付超過100億次聊天請求,但能聊出感情的寥寥無幾。
Token計算器成新型碎鈔機
這Token東西,說白了就是把你那嘴皮子上的話給切成一小塊一小塊的豆腐;英語單詞挺老實的,一個詞兒就對應一塊豆腐;咱們的中文就愛玩點花樣,有時候一個字兒得切成兩半,有時候三個字兒還得湊成一塊兒。某科技論壇的人實測了一下,“我愛你”這仨字兒,要么切成三塊豆腐,要么就只算一塊兒。
最逗比的是連標點符號都得收費,這導致程序員現在寫提示詞都像撿錢似的。聽說有家伙試了試,在某AI畫畫APP里輸入了兩百字,結果被扣了三百多token的錢——沒想到emoji表情比漢字還金貴。
32B模型不是啤酒容量
老話說“這模型得喝32瓶啤酒才夠勁”,別瞎想深入解析AI大模型背后秘密:從Chat含義到創造行為邏輯,可不是真要它喝那么多酒。這B,其實就是billion的縮寫,意思就是這模型有320億個數據點。去年那國產大模型發布會吹得跟什么似的,說自己參數都過千億了,結果用戶一上手,發現還不如人家70B版本用著順溜。
參數這東西就跟火鍋底料似的,多了不一定好吃。2024年開頭,實驗室那幫人一測,發現某些情況下,60B這個蒸餾模型比原來的300B強。這不就是吃火鍋,底料放多了,那東西就咸得要命。
蒸餾技術是老師的假發
大模型蒸餾,就是學霸那堆知識點往學渣這兒一倒。去年谷歌那報告說了,他們這蒸餾法把那2000億參數的模型給瘦了,壓縮成50億,關鍵技能一點沒丟,還快了8倍。這技術,就像給胖子抽脂,抽完人還能跑個馬拉松似的。
蒸餾這東西也不是萬能的。有這么一家創業公司,把個開源模型給蒸餾到了手機上深入解析AI大模型背后秘密:從Chat含義到創造行為邏輯,結果,用戶們發現這AI回答問題的時候,那口音簡直跟原作者一模一樣。你說這知識都能壓縮,口音這東西居然還能遺傳,真是神奇了得。
思維鏈是AI的拖延癥
CoT這技術教AI把“我不知道”說得跟詩人似的。好比問“雞為啥過馬路”,一般AI直接來句“找食物”,帶CoT的AI先琢磨雞為啥要過,馬路寬不寬,車多不多,最后得出跟前面一樣的答案。2023年NeurIPS大會上,有篇論文說這東西能讓準確率直接飆升37%。
用得多了就膩歪了,有人讓AI幫忙寫情書,結果收到的是一篇2000字的論文體告白,從人類求偶史開始分析。現在,有些平臺居然有“關閉CoT”的選項,跟“跳過動畫”按鈕似的,也是挺逗的。
API計價是門玄學
大模型這東西,價格體系簡直神奇。比如某云平臺,白天那token價就比晚上翻了一倍,客服竟然說是因為“算力資源供需波動”,這解釋也是夠奇葩的。還有更離譜的,有的平臺竟然按回答滿意度收費,你給個差評AI模型,token就退你30%,這操作簡直跟外賣平臺似的,讓人哭笑不得。
最近有個新鮮東西叫“token共享套餐”,交999塊就能月享,結果一瞧,100個人分著用100萬個token,這生意,就連共享單車都比不上,簡直是個行家!
這事挺逗的哈:你瞧瞧AI模型,AI把“我喜歡你”硬生生給拆成四個小片段,竟然還收費,這時候你還會傻乎乎地用它來表白不?
還沒有評論,來說兩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