修家電這事,比找對象還費勁,那客服電話愣是總占線。終于有人來管這檔子事了,105家企業被官方蓋章為“售后服務先鋒”,咱就看看這能不能結束我們修空調得等上三天的苦日子。
全國性企業玩的就是大
這次評選里頭,最讓人咂舌的是那11家年收入超過80億的超級大鱷,他們的售后服務點比奶茶店還密。我那家伙上周冰箱罷工了,一通電話過去,倆小時就有人上門,那修理工還自帶鞋套,這服務要擱五年前,簡直能拍成科幻大片。不過家電售后服務重要性凸顯,行業需加強創新與數字化轉型,這些大佬們主要都集中在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,咱們這些縣城里的兄弟們還得再耐心等等。
地方企業也有春天
那126億的本地勢力圈里,藏著不少狠角色,廣東那誰誰誰就靠修空調一年能賺3個多億。他們最懂本地人的那點小脾氣家電維修,師傅上門先遞根煙,然后才開始干活。可有些小地方的企業還在用那破紙工單,維修記錄全靠手寫,消費者要查個進度,得打八個電話才能搞定。
典型企業玩出新花樣
這30家分公司橫空出世,涵蓋了9個細分領域,啥都有,連咖啡機都找他們修,空氣炸鍋也有人管。北京朝陽區的那個網點搞了個“十分鐘響應”服務,結果電動牙刷維修訂單猛增,現在得等半小時。最絕的是成都那家企業,修洗衣機還順便幫大媽通下水道。
營收數據暗藏玄機
行業總收入高達652億,那領頭羊企業的收入就有639億,剩下的13億得由幾百家企業瓜分。有個賣電飯煲維修的老板透露,換個內膽收費198,這比賣新鍋還賺。不過,消費者們更想知道的是,啥時候能夢想成真,修修補補比買新的還劃算。
成長型企業蓄力中
88個預備選手蓄勢待發,年入三百萬才算起步。山東那家企業放話“修不好就換新”,三個月業績直接翻番。但有人曝光說,所謂的換新其實就是翻新機家電維修,這事得讓市場監督局好好盯著點。
數字化轉型是場硬仗
那些領先的公司都在玩APP接活兒,可好多老手連智能手機都玩不轉。上周我親眼看到一個60歲的維修師傅,對著二維碼掃了十分鐘,差點把手機給砸了。消費者倒是方便了家電售后服務重要性凸顯,行業需加強創新與數字化轉型,可系統老是把修電視的派去修微波爐,真是讓人哭笑不得。
家電出故障了是直接換新還是耐心等修?快在評論區分享你的悲慘遭遇,點個贊數超過一百,我下次就寫篇《教你如何怒懟售后客服》的攻略。